图片
文/景志祥
01
绍兴八年(公元1138年),历史记录了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,间接性地诞生了一名抗金名将,这个人叫李显忠,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不知道,可一说他叫李世辅,相信很多书友将会大吃一惊喊道:“原来是他呀!”
没错,就是他。
李显忠是绥德军青涧(今陕西清涧)人,初名叫世辅,字君锡,出身将门,十七岁时即随其父李永奇出入战场和金人厮杀,其时,金人侵犯鄘延(今天的陕西),经略使王庶命李永奇帮忙招募几个探子,得到一个叫张琦的人,还需要一人同行,李显忠当即表示自己可以前往。这个提议遭到了李永奇地反对,他认为李显忠太过年轻,没有做探子的经验,前去一定会连累张琦。
但李显忠却否决父亲地看法,他认为自己年龄虽小,胆气却不小,一定不会连累张琦,应当与他同往。事实证明,李显忠地看法是正确的,其时,有敌人夜晚睡在地穴,李显忠用绳索吊入穴中,共有十七个人,都杀了他们,取得两个首级,两匹马,把其余马的脚都折断了。此举,让经略使王庶十分赞赏,当即补用他为承信郎,充任部队将领,从此李显忠的名声开始在军中流传。
不久,金人攻陷鄘延(今属陕西),李显忠和他的父亲被金人抓了,大概是父子两人的勇武引起了金人地注意,又或者是金人想要笼络人才为自己办事,所以并没有斩杀李显忠父子,还给父子两人封了官职,就在父子两人不知如何是好时,被金人扶持的伪齐刘豫正要征调中原民兵,想大举攻打南宋,于是命令李显忠率鄘延军马赶赴东京(今河南开封)。
接到命令的李显忠刚准备启程时,其父李永奇一把拉住他,告诫说:“汝若得乘机,即归本朝,无以我故贰其志。”——《宋史·列传·第一百二十六》
李显忠到了东京,授官以南路钤辖。李显忠却密派其心腹雷灿带蜡书赴临安(今天的杭州),告以自己要回归南宋的事,没多久,刘豫(注①)开始大举伐宋,因没有得到金朝任何协助,实力并不怎么样的刘豫很快就被南宋击败,一时之间伤亡惨重,民怨沸腾,引起了金人的不满,就此废除了伪齐,而胆略过人的李显忠却迎来了事业上的辉煌。
金人主帅完颜宗弼觉得李显忠高大威猛,且胆略过人,授以承宣使,治管同州(今陕西大荔),事总有不凑巧,恰逢金军陕西主将完颜撒离喝经过同州,戏剧性的一幕来了,在重兵护卫之下,堂堂金兵主帅竟被人给活捉了,而捉他的人就是胆色过人的李显忠,李显忠目的很简单,自己是宋人,返回宋朝多少要带点见面礼,毫无疑问完颜撒离喝就是最好的礼品。应该说李显忠这个想法没问题,实际操作也没啥问题,问题的关键在于返回行程的安全问题。
02
试问堂堂金兵主帅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人给活捉了,搁在谁身上也不会就这么算了,更何况是势头正盛的金人,所以在得知消息后,金人就开始派人来救人了,准确地说是抢人。
而李显忠这边则带着人一路狂奔,按照李显忠地预判,等金人反应过来,自己应该到了南宋地界了,然而,计划赶不上变化,在李显忠率领一干人马抵达洛水的时候出了一点小意外,答应来接应的船只没赶到,这么一耽搁,反应过来的金人就把距离给缩短了。
双方很快就会面了,结果是一场局部遭遇战就开始了,李显忠这个人武将出身,个人能力很出众,带着人边打边撤,靠着这种打法,竟能延续好几百里,凶悍无比的金人大部队非但没有抓住李显忠,反而连主帅完颜撒离喝也没能抢回,算是丢人丢大发了。
这种局面金人自然不干了,仗着人多,死命追赶,大有你不放人,我就一直追下去的意思,这样一来局面就对李显忠十分不利了,他的人少,还带着一个见面礼,时间一长,自己肯定会被抓的,到时候人财两空不说,没准儿还丢了脑袋,自己的目的是返回故土,可不是为了一个礼品就将自己和族人的命给搭进去,这个买卖不划算。
经过一番思索后,他决定和完颜撒离喝进行一场谈判(折箭为誓),谈判的内容也很简单,大意是我可以放你走,但是,事后你不得追究报复,不能杀害同州百姓和我的族人。你要不答应,大不了鱼死网破。
这是一个霸王条款,搁在平日里完颜撒离喝自然不会答应,堂堂金人主帅,被人给活捉了不说,还不敢去报复,面子上挂不住,可眼下是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,不答应,人家可就要撕票了,为了活命,完颜撒离喝一口答应了。
合约就这么签了,但李显忠忘记了一点,合约需要落实到纸质版,并且还需要有见证人,最好是双方各自签字画押才算是正式,这种口头合约,很多时候考较的当事人的人品,历史上完颜撒离喝的评价很可以,金史说他是:“雄伟有才略,有功旧臣,当天会、皇统之际,战胜攻取,可谓壮哉。及海陵之世,崎岖嫌忌,撒离喝既自以言致疑,犹与大抃辨争军事,何见几之不早也。”有这样评价的人,我们不能说他是一个言而无信的小人,但李显忠忘记了完颜撒离喝身后还有大批的金兵,他们能不能遵守合约就是一个未知之数。
但眼下,李显忠将一切都赌在了完颜撒离喝的人品上,这个很冒险,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,他走到一处悬崖峭壁的时候,将完颜撒离喝给推了下去,金兵急忙去救人,阵型顿时大乱,李显忠成绩趁机杀出重围,赶向鄜延(今属陕西延安)。
事情到了这儿,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,只要不出意外,那么安然抵达故土是没有任何问题。可历史的魅力在于,当你以为一切都顺利的时候,往往不顺就等着你。
意外就这么不凑巧发生了,李显忠派人捎信给自己父亲让他一同前来,然后集合人马一起赶往大宋时,老天爷忽然设置了一道天然屏障,天空很不合时宜地下起来了鹅毛大雪,耽误了他们的行程,这么一耽搁,落后的金兵就追上来了,这一次好运气没有伴随着他,在绝对的实力面前,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,李显忠一家200多口人,在这场遭遇战里仅剩下26人。
03
这一下,李显忠怒了,以前是国仇,那么现在是国仇加上家恨了,人生最大的仇恨莫过于此了,但凡任何有血性的男儿都选择复仇,李显忠也不例外,他发誓不报此仇,誓不为人。
其时,南宋方面和金国正在议和,让南宋出兵帮自己报仇显然不太实际,可仇又不能不报,一番思索后,李显忠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地决定,他选择了投奔西夏。
此时的西夏王国在经历三川口、好水川、定川砦三大战役后,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,其疆域,东据黄河,西至玉门,北抵大漠,南临萧关,整体实力虽不如南宋和金朝,却也是当时强国之一,既然南宋帮不了自己,敌人的敌人那就是自己的朋友,本着这个原则,李显忠带着26名旧部冲进了西夏王国,求见西夏皇帝,西夏皇帝问其缘由。李显忠哭着详细诉说父母妻子遇害的情形,切齿痛恨,恨不能立刻死去才好,之所以还活着,那是大仇未报,他表示,如果西夏王国借给他20万骑兵报仇的话,他一定杀回鄜延生擒金人主帅完颜撒离喝,以鄜延五路报答西夏的恩情。
这个买卖,让西夏皇帝动心了,毕竟这是一个获利比较大的买卖,一旦取得了胜利,鄜延五路这么一大块地方就纳入了自己的管辖范围,丰功伟绩未必有,疆土扩大了是显而易见的,这是任何皇帝都梦寐以求的东西,只是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,李显忠的个人能力。
历史对于李显忠的领兵能力记录并不多,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显忠领兵能力不强,骁勇善战,勇武过人的完颜宗弼(我们更喜欢称呼他为金兀术)评价他:“李世辅归宋,不曾立功,此人敢勇,宜且避之。” ——(《宋史》引)
这个评价足以说明李显忠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勇将,这样的人其个人的统兵能力是不容置疑的,但西夏皇帝觉得还是要亲自检验一下才好,于是他说了一句:“尔能为立功,则不靳借兵。”恰逢西夏国内有一个叫“青面夜叉”的部落一直不服从管教,西夏皇帝让李显忠先去把青面夜叉消灭了再说借兵报仇的事。
李显忠不负众望,亲自率领三千西夏骑兵对阵青面两万人,先令一骑佯过,趁青面夜叉”顾视间,单人独手擒青面夜叉”于万众之中,至此“青面夜叉”整个部落全都服从了西夏管理。
如此惊人战斗力,让西夏皇帝欢喜不已,当即给出了答复,借给李显忠20万骑兵让他去鄜延报仇。
当然了,20万骑兵毕竟是自己全部家底,而且李显忠的忠诚度还需要进一步检验,所以,西夏皇帝也留了一手,让文臣王枢、武将〈口移〉讹为陕西招抚使,李显忠为延安招抚使领兵去了鄜延,带着满腔仇恨的李显忠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鄜延。
然而, 历史再一次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。
当李显忠带着满腔的仇恨率领20万西夏大军风尘仆仆赶到了鄜延时,发现整个鄜延城头上站着都是熟悉的宋人。
这一下,他蒙了,总管赵惟清见他领兵来,吓得够呛,当即大呼曰:"鄜延路今复归宋矣,已有赦书。"原来就在这一年,经过讨价还价,南宋方面和金国方面的绍兴和议成功了,按照合约的内容:其一;宋向金称臣,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。其次;划定疆界,东以淮河中流为界,西以大散关(陕西宝鸡西南)为界,以南属宋,以北属金。宋割唐(今河南唐河)、邓(今河南邓州)二州及商(今陕西商县)、秦(今甘肃天水)二州之大半予金。其三;宋每年向金纳贡银、绢各25万两、匹,自绍兴十二年开始,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。三条合约中的第二条很明确的表示,东以淮河中流为界,西以大散关(陕西宝鸡西南)为界,以南属宋,换句话说,鄜延五路已经归还了南宋,不再是金人的土地了,自己的仇人金人主帅完颜撒离喝也不在这个地方。
04
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了李显忠一个措手不及,史载:“显忠与官吏观赦书列拜,显忠大哭,众皆哭,百姓哭声不绝。”——(《宋史》列传 卷一百二十六)谁也想不到局面变化得这么快,昔日的国仇家恨,在这一刻竟不知何去何从了,待情绪稳定后,李显忠立马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,自己向西夏借兵20万来报仇,现在仇人都走了,这借来的20万西夏骑兵该怎么办,他们还等着接受鄜延五路呢?总不能攻打自己的故土吧,一番思索后,他以旧部八百余骑往见王枢、〈口移〉讹,谕之曰:"显忠已得延安府,见讲和赦书,招抚可以本部军归国。"——(《宋史》列传 卷一百二十六)这话的意思,我仇不报了,你们回去吧,这个理由显然不能让西夏骑兵满意,武将〈口移〉讹当即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曰:"初,经略乞兵来取陕西。今既到此,乃令我归耶?"我们不走了,如果你不履行合约,好说,鄜延五路我自己来拿。这下,李显忠不答应了,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出乎了李显忠意料之外,仇既报不了,那就回到故土做一个忠臣,基于这一点,李显忠动手了。在西夏主帅的大帐里,李显忠以最快的速度就杀了过去,武将〈口移〉讹身手敏捷躲过致命的一击,文官王枢就没那么幸运了,他被李显忠给抓了,变成了人质。这个动静引起了外面的骚动,20万铁鹞子军立马对李显忠展开了围攻,应该说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事,然而,李显忠的魅力在于,涉及到他的战事似乎天生就带着几分以少胜多的传奇色彩,面对20万西夏大军,只有800旧部的他手舞双刀,带着这些旧部就杀了过去,结果让人感到不可思议。夏兵大溃,杀死蹂践无虑万人,获马四万匹。显忠揭榜招兵,以"绍兴九年"为文书。每得一人,予马一匹,旬日间得万人,皆骁勇少壮。又擒害其父母弟侄者,皆斩于东城之内。行至鄜州,已有马步军四万余。撒里曷在耀州,闻显忠来,一夕遁去。——(《宋史》列传 卷一百二十六)20万铁鹞子大军就这么兴师动众的来,灰溜溜地回到了西夏王国,再无人提起鄜延五路的事,而金人主帅完颜撒离喝一听是李显忠来了,连夜收拾了行囊就跑了。如此辉煌战绩,古往今来拥有的并不多,就在李显忠想借着招募的4万兵马进一步找金人麻烦时,四川宣抚(官名)吴玠遣张振来抚谕云:"两国见议和好,不可生事,可量引军赴行在。"毕竟是敏感时期,加上又是故国领导亲自给出的最高指示,李显忠压下了继续寻找金人麻烦的想法,率领旧部回归了南宋,四川宣抚吴玠曰:"忠义归朝,惟君第一。”经过他引荐,李显忠去了临安(今天的杭州)。宋高宗接见了李显忠一行人,安抚再三,对李显忠和其父的忠义行为更是赞不绝口,给他赐名“显忠”,授枢密院都统制,又赐了田地,跟随李显忠的旧部也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——赐予了军职。绍兴九年(公元1140年),金朝违背盟约攻打南宋,李显忠以三京招抚司前军都统制率部阻击金军,其本人挥舞大刀,势如破竹,无人可当,最终破金兵于灵壁县(今属安徽)。十年后,金人又破坏和议盟约,发兵南侵,宋廷诏令李显忠以本部军马抵御敌人,李显忠当仁不让,带着自己的旧部开始为南宋效力,他宛如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刃,杀得金兵灰头灰脸而走,可以说在那个战场纷飞的时代,李显忠就是金人最大的克星。这个克星一直到淳熙四年(公元1177年),才落下帷幕,这一年李显忠69岁,南宋朝廷授他为提举万寿观、奉朝请。入宫觐见时,孝宗赏他真俸、内库金,又将乾道年间所赐的宅第修葺后再赐给了他,以此表彰他的丰功伟绩,而就在这一年七月,这位志复中原的名将离开了人世,至此,他为南宋整整鏖战了38年。注①:刘豫金朝扶植的傀儡皇帝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亿资策略-便捷股票配资-正规配资开户-网上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