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题呈现】
25-26高一上·新疆乌鲁木齐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
枝间的新绿汇成一汪小溪流淌在心谷深处,傍晚的夕阳铺展成一朵苞蕾绽放在心田土壤。无论时光多么匆忙,总有一个地方牵动我们的心灵;无论生活多么平凡,总有一处风景让我们感慨。朱自清先生心中有宁静雅致的荷塘,郁达夫笔下有韵味悠长的北平。我们每个人都有记忆深刻的地方,对那里拥有不一样的情怀。
请根据材料内涵,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,自拟标题,写一篇情景交融的作文。
要求:(1)表达方式以记叙、描写为主,兼抒情、议论。(2)写自己的观察、感受和思考,要有真情实感。不得抄袭、套作。(3)正确使用标点,书写规范整洁。(4)800字以上。
【审题指导】
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。
材料由四句话构成,首先以“枝间新绿”“傍晚夕阳”等诗意景象起笔,强调无论时光匆忙、生活平凡,总有特定地方牵动心灵、引发感慨,继而提及朱自清的荷塘、郁达夫的北平,引出每个人都有记忆深刻的地方且对这个地方怀有别样情怀。
可见,材料的核心在于挖掘“地方”与“情怀”的深层联结,考生可从多角度展开思考。其一,“地方”可以是承载个人成长印记的空间,如老院、旧校、故乡的小巷等,考生可聚焦“特定空间中的时光记忆与情感沉淀”,探讨这些地方如何记录生命中的重要瞬间,成为心灵的慰藉与精神的归宿。比如老院的那棵梧桐树,见证了童年的嬉笑与少年的烦恼,如今虽远离,它仍是疲惫时心中的“避风港”,这种立意能让文章充满生活温度与个人色彩。其二,“地方”可以与文化、时代背景相关联,如古街、古镇、有历史故事的建筑等,立意可定为“地方背后的文化意蕴与精神传承”。像家乡的古戏台,不仅是娱乐场所,更承载着地方戏曲文化与邻里间的情感联结,通过描写古戏台的变迁与相关故事,展现文化传承对个人情怀的塑造,让立意更具思想深度与文化厚重感。其三,还可以从“地方的变迁与情怀的不变”角度思考,探讨即便时光流逝、地方样貌改变,那份蕴含其中的情感却始终如初。例如童年常去的河边公园,如今已翻新重建,设施更完善,但儿时与伙伴在河边捉蝌蚪、放风筝的记忆,以及那份纯真的快乐,始终是心中珍贵的宝藏,以此体现情怀在时光中的永恒性,引发读者对时光与情感关系的思考。
写作时,记叙部分要选取与“地方”相关的具体事件或场景,按一定顺序(如时间顺序、空间顺序)展开,让读者清晰感知“地方”的样貌与相关经历;描写时要注重细节刻画,运用视觉、听觉、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,如描写老院,可写清晨的鸟鸣、院内花草的香气、墙角青苔的纹路等,让“地方”形象更鲜活立体。抒情要自然融入记叙与描写之中,避免空洞抒情,可在描写场景后,简要抒发内心的感受;议论则需在恰当之处点睛,升华主旨,如在叙述完与“地方”相关的故事后,简要议论该地方对自己人生的意义或引发的对生活、情感的思考,使文章既有生动的内容,又有深刻的思想。
【参考立意】
1、记叙儿时在老院里,夏日与奶奶在梧桐树下摇扇听故事、秋日和伙伴在院中捡落叶做标本,以及多年后重回老院,见梧桐依旧却物是人非的经历,展现老院承载的童年温情与时光记忆。
2、记叙每次回到家乡古街,看老手艺人在巷口制作传统糖人、听茶馆里传来的地方戏曲,以及古街面临改造时,居民共同守护古街风貌的故事,体现古街的文化底蕴与对游子乡愁的寄托。
3、记叙童年时在河边公园,与伙伴一起在浅滩捉蝌蚪、在柳树下放风筝,长大后虽奔波于城市,仍会时常回到河畔,在熟悉的景致中找回儿时纯真快乐的经历,凸显对童真的珍视和怀念。
4、记叙在旧校读书时,课间与同学在操场跳绳、晚自习后和老师在办公室探讨难题,以及多年后作为校友返校,看到旧教室、老操场,回忆起年少时逐梦时光的故事,展现旧校留存的青春韶华与逐梦印记。
【佳作展示】
老院藏旧忆,时光蕴情深
暮春的风掠过窗棂,携来一缕若有若无的梧桐的清香,恍惚间竟与记忆里老院的气息重合。那座青砖黛瓦的老院,藏着我整个童年的星光,即便岁月流转,依旧在心底泛着温柔的涟漪。
老院的核心,是奶奶亲手栽下的梧桐树。树干粗壮得需两人合抱,枝桠如伞,盛夏时能把半个院子都罩在阴凉里。我总爱搬张小板凳坐在树下,看奶奶摇着蒲扇择菜,听她讲过去的故事。阳光透过叶隙洒下,在奶奶银白的发丝上跳着细碎的光,她的声音混着蝉鸣,成了我童年最安稳的背景音。有次我发高烧,夜里哭闹不止,奶奶抱着我坐在梧桐树下,用沾了井水的毛巾敷我的额头,还哼着不成调的童谣。那晚的风很凉,梧桐叶沙沙作响,却奇异地安抚了我的焦躁,后来我在奶奶怀里沉沉睡去,梦里都是梧桐叶的清香。
秋日的老院另有一番景致。梧桐叶簌簌落下,铺成金黄的地毯,踩上去“咯吱”作响。我和邻居家的妹妹总爱捡最完整的叶子,用彩笔在上面画小动物,再串成风铃挂在屋檐下。风一吹,叶子风铃便“窸窸窣窣”地响,伴着我们的笑声飘出老远。奶奶会把晒干的梧桐叶收起来,说能当柴火,可每次生火时,又总舍不得把我们画过的叶子丢进灶膛,最后都小心地收在木箱里,像珍藏着宝贝。
后来我要去城里读书,离开老院那天,奶奶站在梧桐树下送我。她的眼角红红的,却只反复叮嘱“照顾好自己”,没说一句挽留的话。汽车开动时,我回头望,只见奶奶的身影越来越小,梧桐树的绿也渐渐模糊,唯有那缕梧桐香,好像还萦绕在鼻尖。
去年清明,我重回老院。青砖墙上爬满了藤蔓,梧桐树依旧枝繁叶茂,只是树下没了奶奶的身影。我走到曾经坐过的小板凳旁,轻轻抚摸粗糙的树皮,突然发现树干上还留着我小时候刻下的歪歪扭扭的“小”字——那是我总嫌自己长得慢,特意刻下标记想和树比身高。风吹过,叶子沙沙作响,仿佛奶奶又在耳边说话,我蹲下身,眼泪忽然就落了下来。
其实我知道,老院不只是一座建筑,梧桐树也不只是一棵树。它们是时光的容器,装着奶奶的爱,装着童年的欢笑,装着我对故乡最纯粹的眷恋。如今我在城市里见过无数繁华景致,却始终觉得,再美的风景,也抵不过老院里那缕梧桐香,抵不过梧桐树下的旧时光。因为那里藏着最真挚的情感,是我无论走多远,都能找回温暖的心灵归处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亿资策略-便捷股票配资-正规配资开户-网上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